4日,省住建廳組織召開太倉市省級綠色建筑示范城市驗收評估會議,我市最終獲得了99分的高分,專家組聽取了我市關于創建工作的匯報,查看了項目現場,審核了相關資料,并進行了質詢、討論,最后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高分通過驗收 2013年,我市首批申報創建江蘇省綠色建筑示范城市,是全省首批四個創建城市之一。創建期限為3年。在這3年中,我市圍繞“現代田園城市”定位和創建目標任務,積極推進創建工作,在完善規劃體系、強化政策機制、推進項目建設、加快節約型城鄉建設以及發展綠色產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綠色建筑發展模式。3年來,全市新開工綠色建筑項目51個,總建筑面積316.07萬平方米,其中:建成項目27個,總建筑面積144.92萬平方米;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達到29個,總建筑面積227.07萬平方米,比例高達71.8%;三星級項目2個。 在驗收評估會議上,由省建科院、省規劃設計院、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的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聽取了我市關于創建工作匯報,審查了我市的創建資料,并抽查了婁城大廈、凈水公園、裕沁庭小區等5個創建示范項目現場,最終一致同意我市通過省級綠色建筑示范城市驗收,在110分的總分中,我市獲得了99分的高分。 項目亮點多獲專家肯定 位于縣府東街與東亭路交界處的婁城大廈是我市的一個綠建項目,也是當天的抽查項目之一,這個大廈采用了地面大面積透水鋪裝、地源熱泵空調系統、雨水回用技術、可調鋁合金百葉外遮陽、地下室光導管系統等近10項節水、節能技術和設施。考核中,專家們對這個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組成員、南工大教授呂偉婭說,婁城大廈的地面透水鋪裝面積超過了50%,充分體現了項目建設中的生態優先理念,而雨水回用系統、可調鋁合金百葉外遮陽、地下室光導管系統等與同類產品相比,在技術上都比較先進,一個項目中應用了這么多先進的技術和設施值得充分肯定。 市住建局工作人員表示,為確保綠色建筑工作順利開展,我市在2014年建立了新建民用建筑項目綠色建筑閉合管理流程和制度,實現了全過程監管機制,監管實現了從立項階段、土地審批階段到施工階段、竣工驗收階段的全程覆蓋。 凈水公園和城北河濕地公園都是我市最近幾年新建的濕地公園,屬于考核驗收中的節約型城鄉建設項目。項目建設中,注重應用透水混凝土技術,并把雨水利用和綠地建設結合起來,也受到了專家們的肯定。東南大學規劃設計院高級規劃師薛松表示,兩個公園不僅建設得很漂亮,適合市民游玩,而且在規劃建設特別注重生態,注重節水,大量種植本土植物,充分體現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 市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說,除了綠建項目外,節約型城鄉建設也是一個綠建示范城市的重要內容,創建中,我市圍繞海綿城市建設、節水型城市建設、垃圾資源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綠色交通發展等方面全方位推進節約型城鄉建設,僅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就在40公里慢行步道中廣泛應用了透水混凝土技術,建成或改造了包括城北河濕地公園、菽園、凈水公園等面積約61萬平方米的集雨型大型生態濕地公園,目前,港區正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綜合服務”項目,這個項目將按照“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進行道路、管網、環境整治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創建無止境明確三重點 我市綠色建筑示范市創建工作已通過了專家組的考核評估,但示范市的建設工作不會停止。據了解,下一階段,我市將著重圍繞三個重點,進一步提升創建水平,打造亮點,從而發揮綠色生態城市綜合效益。 首先,將繼續完善綠色建筑管理長效機制。一是健全完善綠色建筑全過程監管制度,加強對施工階段和驗收階段的監管,確保綠色建筑技術和相關綠色材料在建筑上真正得到應用。二是開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作,從市場運作模式、市場發展制約因素、經濟激勵政策、主體激勵策略等四方面研究制定激勵路徑,有序科學推進既有建筑綠色改造。三是積極推廣綠色建筑運營標識,通過推動運營標識覆蓋,充分發揮綠色建筑節能效益。 其次,將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和成品化住宅。通過加強學習研究,探索發展路徑,推進裝配式建筑試點工作,著力倡導“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成品化裝修、信息化管理”,從而提升建筑品質、推進綠色施工、實現節能減排、改善人居環境。 與此同時,將進一步加強節約型城鄉建設。一方面加大海綿城市建設力度,編制相關規劃和技術導則,采用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將海綿城市的理念運用到公園綠地建設、自然生態修復、綠色建筑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和自然凈化。還將進一步完善慢行系統網絡,開展環城生態廊道建設,形成覆蓋城區和近郊的生態通廊。并且將繼續打造節水型城市、垃圾資源化利用等亮點品牌,發揮綠色生態城市綜合效益。 太倉廠房出租、出售上太倉廠房網(www.0411hqw.com) 聯系電話:18952423133 張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