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太倉市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執法辦案,在競逐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上奮勇爭先,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2021年12月21日~2022年12月20日)共受理各類案件17150件,審執結15527件,解決爭議標的79.65億元,員額法官人均結案259件,一審服判息訴率、法定正常審限內結案率、案件平均審理天數三大質量效率核心指標均位居蘇州基層法院首位,為拼出跨越發展的“太倉速度”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以服務大局為己任 全力護航地方高質量發展
以長治久安為目標 深入推進平安太倉建設
依法懲治刑事犯罪。審結各類刑事案件664件,判處罪犯847人。審結各類擾亂社會秩序犯罪案件74件,社會治安環境不斷凈化。加大對信息網絡犯罪的打擊力度,審結網絡詐騙、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等案件18件。審結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危險駕駛、交通肇事等案件318件,保障群眾“舌尖上”和“腳底下”的安全。堅持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相統一,為32名被告人指定辯護人。 縱深推進專項行動。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積極參與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針對審判執行中發現的行業管理薄弱環節,及時分析研判、提出建議,助推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積極開展電信網絡詐騙專項行動,依法懲處一起17名被告人的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嚴厲打擊整治養老詐騙犯罪行為,對三年來涉老年人的2150件刑民案件大起底、大排摸,并加大法治宣傳力度,筑牢反詐防詐社會“防火墻”。扎實開展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幫扶和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問題專項排查整治,共排查案件12670件,對發現問題線索的4件案件全面予以整改。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開展“涉訴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年”行動,重點信訪件化解率達100%。嚴格民間借貸本息審查,辦結相關案件691件,著力整治高利轉貸、職業放貸等非法金融活動。辦結金融借款、票據、保險類糾紛811件,推動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參與涉重大事項會商協調60余次,為防范化解大型企業債務風險傳導提供司法支持。
以民生需求為導向 切實提升群眾司法獲得感
筑牢民生權益保障網。堅持用公正裁判引領良好社會風尚,審結教育、醫療、住房、消費等民生案件7124件。首次適用民法典“遺產管理人”新規,弘揚扶弱助殘的傳統美德。創新實踐“預重整+重整”程序,助力3家房企共引資6.23億元。堅持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促進企業生存發展并重,審結勞動爭議案件313件。構建“1+N”家事糾紛全流程聯動化解機制,為婚姻家事案件當事人提供心理疏導134次。 深化綜合治理執行難。強化執行工作“一性兩化”“一體兩翼”建設,持續推進“切實解決執行難”,共執結案件4963件,執行到位標的8.41億元,實際執結率、平均執行天數等主要執行質效指標位居蘇州法院前列。加大根治欠薪攻堅力度,共執結工資案件634件,執行到位標的1809萬余元。注重對弱勢群體的執行救助,一起被執行人4年誠信履約、申請執行人主動退還8萬元救助金的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公眾號專題報道。依法懲治反規避執行行為,開展“天網行動”、凌晨執行、法警突擊等集中執行會戰11場次,累計拘傳、罰款84人次。聯合公檢部門開展打擊拒執犯罪專項行動,排查并移送拒執犯罪線索18件,作出有罪判決6件,切實提升執行威懾力。 推進訴訟服務一站式。完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域訴訟服務體系,共辦理立案審查19000余件,其中郵寄立案2900余件、網上立案3300余件。以駐院調解室為主陣地提升訴前分流實效,累計調解成功3874件、司法確認584件。加大民商事案件速裁快審力度,速裁案件平均審理天數僅為25.46天。在婁東街道“HUI”法官工作室設立司法確認巡回受理點;爭創“楓橋式人民法庭”,城廂法庭聯合村居社區、司法所建立共享調解驛站,沙溪法庭搭建“溪法巡回在路上”“溪法鄉音調解室”等載體,港區法庭主動對接轄區基層站所、重點企業,打通司法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 助推更高水平良法善治
打造訴源治理新格局。法官、法官助理全面掛鉤全市157個村(社區),推動更多審判資源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新收民事案件數同比下降5.5%。圍繞打造“訴源善治·樂業太倉”品牌,制定《勞動人事爭議前端處置規程》,勞動爭議案件訴前調解成功率同比上升8.44個百分點。圍繞打造“醫患心橋”品牌,聯合市衛健委、醫調委共同制定《關于建立太倉市醫療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實施方案》,最大限度將醫患糾紛化解在訴前。圍繞打造“保‘駕’護‘行’”品牌,促成簽署全省首個汽車行業公平對待消費者自律公約。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線上線下開展各類普法活動48場次,受眾9000余人次,發布典型案例26例。 深化監督制約全流程。堅持院庭長實質辦案,院庭長主審或擔任審判長案件審執結8516件,占全院結案總數的54.85%。強化院庭長對疑難復雜等“四類案件”的靶向監管,推進有序放權與有效監督相統一。利用司法大數據系統實現辦案分級督辦機制,6個月以上未結案件數同比下降20.41%,超長期未結案件蘇州最少。深入推進司法公開,主動接受人大、政協、檢察和社會各界監督。累計直播庭審8257場、公開裁判文書12312篇、辦結檢察建議48件。 推進審判體系現代化。有序推進審級職能定位改革試點,妥善審結多起標的額過億元案件。推廣運用群體性糾紛示范調判機制,將個案示范效應進一步向訴前延伸。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推進庭審實質化,在3起案件中通知偵查人員出庭作證。準確把握“執破融合”價值理念和運行機理,審結“執轉破”案件36件。嚴格落實在線訴訟規則,累計開展電子送達85547次、在線庭審5468場、“云端”執行2040次。
以從嚴從實為基調 持續打造過硬法院隊伍
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兩個確立”主題教育與鞏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結合起來,確保黨管政法原則落到實處。重點實施青年理論學習提升工程,創新運用“領航講堂”“精品課堂”“先鋒學堂”等形式,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堅持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整合優化支部設置,以系統打造“紅槌有‘太’度·法徽耀婁城”品牌為牽引,持續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建設。 始終把提升素能抓在手上。組織參加線上線下業務培訓650人次,開展辦案競賽、 “每月之星” 評比、“婁東法苑 青講堂”、“婁東法苑 悅讀共享”等活動,實施法官助理分階培養、青年干警導師制培養計劃,全方位提升干警能力素質。全年共有68個集體和個人獲蘇州市級以上榮譽,11篇案例、32篇調研文章受到蘇州市級以上表彰,12名干警入選省級、蘇州市級審判調研人才庫,提拔任用10名年輕中層干部。 始終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壓緊壓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強化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運用,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深入開展執法司法頑瘴痼疾排查整治和司法作風突出問題集中整治,組織司法巡查90余次,對822件案件進行廉政回訪,整改相關問題25個,推動院風院貌持續向好。常態化開展司法廉潔教育,教育引導干警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時刻筑牢思想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