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69/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成人免费**/国精产品99永久一区一区

                         T

首頁 » 本地新聞 » 正文

太倉港 初心如磐踐使命 向海圖強譜新篇

  • 發布時間:2023-1-9 11:14:53

   成績單

  

  2022年,港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扣港產城一體化發展,一著不讓推動經濟回穩向上、產業加速集聚、港城能級提升,初心如磐,向海圖強,跑出趕超跨越的“港區速度”,奮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太倉港區新實踐開好局。2022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33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稅收收入25.52億元。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101億元(預計數,下同),同比增長5.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1.79%,同比增長4.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8億元,其中工業投資38.2億元,同比增長0.2%。完成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27.4億元,同比增長28%。新增國家級人才2人、蘇州市級以上各類“人才計劃”12人。新建科創載體21.4萬平方米。高企有效申報118家,同比增長28.3%。

  

  臨港產業挺起脊梁

  

  德國時間12月15日上午,全球知名渦輪增壓器制造商博馬科技中國總部與太倉港區簽約儀式在斯圖加特博馬科技全球總部舉行,為港區發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注入了強勁動能。該項目計劃總投資30億元,設立“一總部、三公司、一中心”,即成立博馬(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美元,為中國區綜合性管理總部及銷售總部;成立渦輪增壓器項目、電動汽車熱泵和氫燃料車輛空氣壓縮機等新能源汽車部件項目。項目分期建設,其中一期建設約26000平方米,廠房選址位于港區歐美高新技術產業園二期。博馬科技中國區總部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年產轉子400萬套、渦輪增壓器400萬套;年產熱泵100萬套、氫能源壓縮機40萬套,預計年產值超60億元,年納稅總額近3億元,同時總部將額外增加年出口額約6億元至10億元。

  2022年,港區高質量發展臨港產業,舉辦港區生物醫藥產業項目集中簽約活動,恒度生物等12個項目簽約落戶。赴歐、赴日招商成果豐碩,在法國巴黎成功舉辦開放創新合作交流會暨太倉港推介會。累計簽約博馬科技、范斯特新能源、金江銅業、愛樂買等重點產業項目34個,總投資155.3億元。項目入庫數68 個,位居全市第一。完成注冊外資8.06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1.36億美元。全力推進2022年41個太倉市級及以上重點項目建設,華能三期、星河動力、斯凱奇二期等28個項目開工建設,寶潔供應鏈創新中心、INGCO電動工具全球總部等12個項目竣工投產。獲評省“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產業基地。寶潔入選“江蘇制造突出貢獻獎”優秀企業。

  

  轉型升級蹄疾步穩

  

  經過多年的研發積累與市場發展,旭川化學年產值一直在10億元至15億元之間徘徊。“這就需要我們加快創新轉型步伐!”旭川化學負責人介紹,他們建成省級聚氨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創新平臺,與國內知名大學東南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啟動年產28萬噸聚氨酯新材料項目,擴大生產規模與應用領域,提高產品檔次與環境保護標準,綜合實力連續多年名列“中國化工500強”,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2年1至12月實現產值43億元,同比增長17%。

  2022年,港區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樹牢“畝均論英雄”導向,開展資源集約利用先行先試,出臺《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評價細則(試行)》。旭川化學、依科賽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7家企業獲評省級專精特新企業,8家企業獲評蘇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量均位居全市第一。通過標桿項目、星級上云、數字化改造、智能診斷服務,帶動規模工業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超90家。新增省級智能示范車間5家,獲評省星級上云企業34家,碧辟入選蘇州市智能工廠。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7家。對德創新中心、跨境電商產業園獲評省級眾創空間。卓阮獲省級社會發展項目(生物醫藥類)立項,北新建材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完成公示。

  

  創新活水動能澎湃

  

  航空航天產業是世界科技和高端裝備制造競爭的重要戰略制高點,具有進入門檻高、輻射面廣、產業鏈條長、成長性高和連帶效應強等特點。作為太倉航空航天產業“一體兩翼”的重要一極,港區規劃建設臨港航空航天產業園,重點發展航天產業,集聚了星河動力、航天馭星、太昌宇圖、曙光航空發動機、金江銅業等項目簽約入駐,還有一批項目洽談成熟即將簽約,形成了運載火箭、航天器、空間垃圾回收等完整產業鏈,一個百億級臨港航空航天產業基地點火起飛,噴射出耀眼的光柱。

  2022年,港區深入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積極探索企業創新發展新路徑,不斷完善科技創新、人才招引體制機制,補足短板、打造亮點,點燃港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科技人才引擎。完成有效高企申報118家,凈增有效發明專利94件,4家省潛在“獨角獸”企業申報及蘇州市“獨角獸”培育企業申報,排摸11家潛在瞪羚企業。2家企業獲評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企業入選省科技副總項目,1家企業獲評省研究生工作站。獲評蘇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數量位居全市第一。3家企業獲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政策性資助立項公示,太倉本級科技計劃項目立項8項,開展首屆生物港創新直通車活動,啟動港區首次科技創新體檢工作。完成注冊創新產業集群人才企業80家,指標完成率160%。完成國家級人才有效申報41人,指標完成率171%。新增國家級人才2人,蘇州市級以上各類“人才計劃”人才7人,第二批姑蘇專項擬立項5人,指標完成率133%,新增太倉市級各類“人才計劃”人才15人,指標完成率83%,第二批太倉領軍人才申報34人,進入實地考察15人。新開工科創載體21.4萬平方米,指標完成率107%。對德創新中心、跨境電商獲評省級眾創空間,太倉港區(上海)協同創新中心獲評太倉飛地孵化器,長三角先進材料創新中心獲評太倉級孵化器,港區載體聯盟啟動建設。

  

  港城品質蝶變躍升

  

  安全網難掩項目主體高高聳立的身姿,運輸車輛有序進出,數十名員工在室外揮汗勞作。12月9日, 港區醫院項目病房大樓主體、二次結構、地下室主體結構等基本完成,正在進行市政工程、裝飾工程等建設與運行管理團隊的招標,即將進入內部裝修階段。

  以港強市、以市興港,是港口與港城“筋骨相接、雙向奔赴”的價值追求,也道出了兩者發展的歷史規律。港與城的融合,如同一道閃電,劃過思想的天空,照亮彼此攜手共進、共生共榮。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成型、五年成城”的規劃,港區加快完善提升行政商務區、精品住宅區、綜合服務區、科教文體區、生態休閑區等五大功能區。功能配套持續完善,龍江路快速化工程一期、濱江大道(S339-虹橋路段)、港區醫院、港城廣場1號樓、人才公寓、港城集中供暖等項目加快推進,長江大道、協鑫路等區域交通工程和牌樓衛生院、港城二小、港區(浮橋)集中居住點等城市配套項目竣工驗收。《浮橋鎮村莊規劃》初步完成,《太倉港城(浮橋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動態更新(2022年度)》等規劃編制工作深入推進,7.92平方公里港城中心區城市設計不斷深化。持續推進國土空間全域整治,完成異地盤活拆舊復墾300.93畝。扎實推進強村富民,村均穩定性收入有望突破1300萬元。

  

  政務服務舒心暖心

  

  

  9月29日,德國寶華壓縮機項目簽約儀式在港區舉行,在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齊力輔導下,當天就領到了外商獨資企業營業執照,再次刷新了“港區速度”。原來此前港區招商人員組織力量積極對接,在得到德國寶華壓縮機項目信息后協同環保、市監、審批、城投、供電公司等職能部門,就企業關心的特殊工段審批、消防等級改造、長期穩定發展等問題及時答疑解惑,以高效、專業、貼心的服務在10余家經開區的PK中勝出。德國寶華壓縮機項目負責人說,港區政務服務舒心暖心。

  2022年,港區行政審批局按照“經濟+疫情”兩手抓的目標要求,全力推進太倉市“1120”改革任務,緊扣港區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斷優化審批服務流程,縮短審批時限,著力提升審批效率,全力打造“太舒心”營商環境,“最親企”政務服務。新承接并行權城市及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民用建筑建設防空地下室審批、人力資源許可審批等4項審批業務,編制《港區政務服務中心行政權力類進駐事項負面清單》,開設圖審進件窗口,啟用港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制定《關于港區行政審批局開展“智審匯港,云速惠民”主題實踐活動暨作風效能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推行“市場主體1+N注銷一件事”與推行“營業執照和審批文書全城通取”,大力推行“網上辦”“郵寄辦”“線上+郵寄”“線上+傳真”等方式,聯合多部門,開展項目輔導會,打造了“15分鐘政務服務圈”,實現人防決定書最快2小時發證,落實重點項目全程代辦機制,進一步推進“港區事港區辦”。一年累計辦理各類事項12萬余件,按時辦結率達100%,審批時效提速20%。新增市場主體1921家,其中法人企業828家,新增個體戶1093戶,完成變更、注銷、備案等審批業務3400件。

  

  一江碧水浩蕩東流

  

  

  含有“黑科技”的集控室、蒸餾塔等高精尖設備高效運轉,一車車藥用酒精、優特級食用酒精發往江、浙、滬等國內客戶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海外市場。“早在2004年,我們的循環發展就被寫進聯合國‘清潔生產機制在中國’活動典型案例。此后不斷創新,豐富循環內涵,18年不掉‘綠’,與國內同行一起向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穩步前行,為長江大保護作出了應有貢獻。”新太酒精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摘取了首批“江蘇省綠色工廠”等殊榮,而且在疫情防控嚴峻形勢下銷售收入穩步增長。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貫徹新發展理念,港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開展“1+2+8”專項整治“三年大灶”,有序開展危化品使用安全、危化品生產、危險廢物、重大危險源等專項整治行動,緊盯重點環節,持續加大隱患排查力度。創新開展紅黃牌分類警示制度,累計通報六批次33家企業,有效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環保主體責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六條入江支流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化工園區建成“一企一管”污水監測、環保水污染三級防控體系、危化品車輛專用停車場、化工專業消防站等公用工程配套,嚴格落實封閉化管理,持續提升化工園區數字化管理水平。化工園區安全風險等級評估順利通過。持續推進沿江廊道植樹造林工程,統籌做好“增綠、護綠、用綠”。慎始如終、毫不松懈抓好疫情精準化防控、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綜治信訪等工作,社會大局穩定向好。

  

  黨建引領鏗鏘前行

  

  

  黨的建設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證,是各項事業發展的“制勝法寶”。10月13日,“集聚紅色力量、拼出太倉速度”黨建引領港產城一體化發展現場推進會在太倉港四期碼頭舉行,啟動“港產城一體化發展黨建服務行動”,部分蘇州市市級機關、國企與太倉機關、國企,太倉市市級機關與重點企業分別進行了黨組織結對簽約,進行黨員“三亮三爭”攻堅行動啟動儀式、攻堅先鋒隊授旗出征儀式,介紹港區推進港產城一體化發展工作計劃。港口、港區作為主陣地,將全力服務蘇州港改革創新發展大局,強化與蘇州自貿片區聯動發展,加速提升港口綜合能級和服務能力,優化港區中心區功能形態,打造更高水平的門戶港、貿易港。

  2022年,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始終堅持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把黨的建設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不斷強化主責主業意識,擦亮基層黨建鮮紅底色。協助舉辦“集聚紅色力量、拼出太倉速度”黨建引領港產城一體化發展現場推進會,實施“勇立潮頭、奮楫揚帆”專項計劃。全面推進黨建領航“金藍領培育”工程黨建書記項目。全市首家與省級機關開展黨建結對共建。組建“產業共推·發展相融”等23個特色行動支部,選派26名“紅色引航員”駐企紓困。持續深化“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專業化體系建設,加大在重大任務一線發展黨員力度,加強對港口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推進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高質量建成太倉港黨建領航中心。創新“5+3+3”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立技能人才政企校共培共育機制,引導產業工人、技能人才參與“三微五小”技術創新攻關,完成重大科創項目12項,獲國家專利23項。多層次提升干部綜合能力,制定《港區干部綜合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