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實體經濟是區域經濟的命脈和基石。“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對太倉的制造業來說尤為重要,也大有文章可做。我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實施推進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建設2025行動計劃,加速項目集聚,優化服務保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發展,有效提升產業發展新能級。 “3+3”產業集群迎風而上 構建獨具特色的產業創新集群是區域競爭的必然選擇,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市圍繞“3+3”產業發展計劃,打造“縱向成鏈、橫向成群、綜合優勢突出”的產業創新集群,助推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建設。全面落實昆太產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努力打造市域一體化發展先行示范。 1至9月,全市1167家規上企業實現產值2321億元,同比增長6%;工業投資156.8億元,同比增長9.2%;高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產業實現規上產值1772.5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6.4%,同比增長8.1%。 創新驅動激發發展新動能 我市借助身處長三角核心圈的優勢,持續優化創新生態,鏈接高端智慧、高層次人才、高水平載體,通過向上海等地“借腦引智”,致力建設“臨滬科創產業高地”,助推企業創新發展。通過“優存量、提增量、促變量”,潛心打造優企梯隊,跑出產業轉型升級的“太倉路徑”。 今年,我市持續推進數字化改造項目1050個,覆蓋規上企業636家,兩年實現規上企業基本全覆蓋目標。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省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2家、省工業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示范企業5家、省星級上云企業63家(五星級7家)、蘇州市級示范智能車間32家、蘇州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4家。在全國縣域工業互聯網發展二十強中,太倉位列第五。 軟環境助力產業強市 10月12日,太倉市企業服務中心和人才服務中心正式啟用。中心秉持“太e企,一起向未來”的品牌理念,圍繞“企業服務”主題,突出“服務+體驗+展示”功能,打造助企惠企新客廳、政策宣傳新平臺、服務成果新陣地、風采展示新窗口,力爭為企業提供全規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式、兜底式、全過程服務。 “太倉市企業服務總入口”網站用戶已覆蓋全部規模工業企業,從“互聯網+企業服務”建設各個方面提升服務企業能力,做到企業咨詢政策有方、服務尋找有效、訴求反映有門,實現優惠政策“一鍵直達”,不斷優化太倉工業經濟發展的軟環境。 產業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 “堅持創新引領、數字賦能、集群發展,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市將進一步提升高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航空航天產業創新集群發展,深耕高端數控機床、汽車核心零部件、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產業細分領域,進一步壯大專精特新企業集群,著力引育“鏈主”企業,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加快6平方公里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建優建強大飛機蘇州(太倉)航空產業園、航空機電產業園、太倉臨港航空航天產業園等載體平臺。落實昆太協同規劃,扎實推進與昆山在功能整體布局、規劃協同編制、科技創新引導、產業生態培育等方面協同發展。 同時,我市將積極培育樓宇經濟,努力打造“空中產業園區”;加快智匯谷科技創新園建設,加大企業創新研發支持力度,構建人才安居樂業“生態圈”;持續開展數字化改造八大行動,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創新集群;積極培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數字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