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車間燈火通明,智能化設備高速運轉,戴著口罩的員工各司其職……雖然疫情防控形勢較為嚴峻,但我市各工業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開足馬力趕進度,處處呈現出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
愛克機械: 預計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加20%
愛克(蘇州)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加拿大愛克集團獨資的外資企業,自2003年7月成立以來,已向全球多個國家提供了數以萬計的高品質機床。客戶也是遍及各行各業,包括通用、福特、惠爾普、西門子、美孚石油等一批世界著名企業。 副總經理蔡魏介紹,公司研發生產的Absolute系列折彎機是愛克的經典系列產品,屬于全數控閉環電液折彎機,范圍從40噸1.5米到2000噸12米全覆蓋。全系列產品采用德國原裝進口HAWE或Rexroth高頻響應比例伺服閥,采用原裝進口西班牙FAGOR光柵測量尺,實現全閉環控制,確保折彎機滑塊重復精度達到0.005mm。 “目前,公司產銷兩旺,預計一季度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0%。”蔡魏表示,在抓好生產的同時,愛克公司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僅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還制定嚴密的應急預案。比如,公司規定員工每日上班前必須測量體溫,體溫監測小組監督測量,所記錄的數據填寫到《職工進廠體溫檢查表》。此外,公司消毒組成員每天兩次對所有場所進行消毒。 記者了解到,公司有一名銷售經理專門負責上海區域的售后服務,因為工作需要,經常上海、太倉兩地跑,屬于通勤人員。本輪疫情發生之后,公司立刻安排這名銷售經理進行居家辦公,所有業務采取電話聯系,從而避免了感染和傳播風險。
雙友汽車: 員工不出璜涇保障正常生產
位于璜涇鎮工業園區的蘇州雙友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自2月10日復工以來,產品生產步入正常軌道。作為從上海整體搬遷至璜涇鎮的企業,對于疫情防控更為嚴格。企業生產負責人王利剛介紹,企業有外籍人員和居住上海的通勤人員,目前外籍人員全部居家辦公,通勤人員全部安置在璜涇本地,企業內部所有員工行程卡全部為“蘇州市”。同時,企業每日對來廠員工進行查碼測溫,并定時開展廠區消殺。 據了解,蘇州雙友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研發及生產制造汽車發動機及變速箱周邊部件,是豐田汽車(廣汽豐田、長春一汽豐田、天津一汽豐田)的一級供應商,年生產汽車零部件及配件1300萬個。近年來,為盡量減少疫情對企業生產的制約,以及減少人力成本,該公司致力于開展自動化改造升級,針對規劃設計、設備引進等環節,強化了集約發展的理念,引進點焊機器人,以及200噸級、250噸級的自動沖壓機,力求突破制造業因勞動密集帶來的發展瓶頸,達到最少人力帶來最大效益的目標。 王利剛介紹,因為疫情,前段時間企業的物流一直無法正常運轉,近日太倉在“婁城防疫”小程序中上線了“企業貨運碼”,為企業的貨物運輸開辟無障礙綠色通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逸楓化纖: 20條智能生產線均滿負荷生產
機聲隆隆,多條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3月23日,記者在太倉逸楓化纖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看到,員工佩戴著口罩在生產線前來回照看著高速運轉的機器,整個車間呈現一片繁忙的生產景象。 總經理桂明日介紹,本輪疫情并沒有給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帶來不利影響,20條生產線全部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公司一季度產量預計在5.5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目前,為了及時完成客戶的訂單,公司采取三班轉的形式,全力推進生產進度。 作為我市一家規模較大的化纖生產公司,逸楓化纖十分注重智能化提升工作,投入了4000萬元完成了20條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如今,每條生產線上的落筒小車全部自動行走定位,并根據需要落絲區塊的位置,自動巡航、自動定位、自動落絲。此舉,不僅大幅度減少了人力成本,也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產量、質量和效益得到提升。 在全力抓好生產的同時,逸楓化纖絲毫沒有放松對疫情的管控。除了嚴格落實好上級規定的防疫物資準備、重點部位消殺、人員核酸檢測、測量體溫及“兩碼”檢查,公司還專門設立了20間隔離房,對行程碼帶*的員工和客戶進行隔離。
榮文庫柏: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
作為璜涇鎮今年首批復工的規模企業,蘇州榮文庫柏照明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堅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目前各生產線加緊生產趕制訂單,在整體產業因疫情受創的環境下,一季度訂單量同比增長6%。 作為外向型企業,榮文庫柏嚴格執行防疫規范,企業員工每日測量體溫、核查“兩碼”;貨物進場必進行全面消殺。與此同時,每個車間配備消殺工具,每日定時開展消殺工作。“我們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因此防疫安全要加倍重視。”企業負責人管偉國告訴記者,除了參加鎮里統一安排的核酸采樣外,企業也定期要求員工進行核酸檢測采樣,確保員工的健康安全。 除了做好防疫工作,榮文庫柏三期項目——5G智能照明系統也同步加速推進。該項目包含智慧照明、智慧新能源充電、智慧安防、平安城市、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停車、城市WIFI、5G等多功能模塊。今年,榮文庫柏將加強與東南大學等高校合作,加大智能控制、智能燈桿等方面的研發力度,為傳統企業向智慧型轉變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