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空間上的大突破,就沒有發展上的大提速,實施國土空間全域整治為太倉現代化建設騰出更多空間、創造更多可能。我市把實施國土空間全域整治作為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重大牽引性工程,統籌推進拆舊復墾、拆遷清零、違建治理等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拆舊復墾,讓沉睡的土地活起來。經土地復耕和生態修復后,城廂鎮新農村原新民窯廠地塊上160多畝的油菜長勢喜人。新農村黨委書記何曉東告訴記者,過去20多年里,窯廠不僅占用了村里不少土地,對村容村貌的影響也非常大。如今,大煙囪轟然倒下,全村也實現了“散亂污”企業的清零。 土地空間是發展的基本保障,騰出發展空間才能用“土地存量”撬動“發展增量”。市資源規劃局搭建太倉市國土空間全域整治信息化監督平臺,把每一個計劃盤活的地塊都落在自然資源“一張圖”系統上,實現對各區(鎮)國土空間全域整治實施進度的動態管理。去年全市完成拆舊復墾6250.85畝,騰地超1萬畝。 拆遷清零,讓發展的空間大起來。市住建部門依托國土空間全域整治信息化監督平臺明確“清零”目標圖斑,做到序時進度檢查和重點工程項目節點督查相結合,確保“清零”工作推進有序、項目建設保障有力,各部門、區鎮強化聯動,形成強大攻堅合力。 去年,全市共完成“清零”地塊72塊、騰退土地4646.32畝,其中72個“清零”地塊中,18個是10年以上歷史遺留項目。此舉不僅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更為工業項目引進、安置房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拆違治理,讓城市面貌好起來。為摸清違建底數,市違建治理工作專班開發建設了違建治理工作信息平臺,利用遙感測繪等技術采集比對影像數據,形成全市域疑似違建圖斑庫。在此基礎上,全市黨員干部深入一線開展摸排,通過“一張底圖”掌握全市情況、“一個平臺”實現全程留痕、“一支隊伍”開展全速沖刺、“一套標準”確保全面規范,在蘇州專班摸底排查專項督導中,我市取得了三個單項兩個第一、一個第三的優異成績。 城管部門對17個掛牌督辦案件采取全程跟蹤管理,14個重點整治項目實行“拆建管”一體推進,以“看得見的治理”營造“看得見的風景”,全力拼出了高水平治違的“太倉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