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建成的太倉市黨員黨性教育“心源館”,距離上海嘉定區的直線距離不過1公里,這里儼然是臨滬第一線。也由于這樣的“地緣優勢”,這里成了滬太兩城黨建融合的先行區。 “心源館”聚焦史詩與歷程、思想與實踐、隊伍與力量、融合與速度等內容,對黨員開展系統性、沉浸式、實境化教育,是全面提升黨員黨性修養的重要陣地。今年,我市與嘉定區探索聯合共辦4期新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班、3期“書記論壇”、1期發展對象培訓班、1期新黨員培訓示范班,累計受訓人數達640人。 作為滬太黨建融合的市級陣地,“心源館”推行“一帶六圈·五方協同”工作體系,持續擦亮“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城市標識。推動黨建聯建,全面推行“同城黨建”,為兩地融合發展奠定基礎。建成長三角汽車行業、政務服務等黨建聯盟,85對黨組織結對共建,互派干部28名開展異地掛職交流。兩地支部建設交流“遍地開花”,總結提煉各優秀黨支部建設經驗,共同推進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以聯合黨日、專題黨課等形式,推進基層黨組織、黨員交流學習,開闊黨員干部視野。依托滬太兩地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集中兩地100個紅色經典點位,打造“滬太百年紅飄帶”,探索共訪紅色印跡、共開紅色課堂等黨員教育路徑,共承革命傳統、共護歷史文脈、共揚文化品牌,吸引1萬余人次打卡參與。 在城市的另一邊,城廂鎮黨群服務中心發布黨建融合示范帶建設計劃,聯合嘉定區外岡鎮成立同城化先行區黨建大聯盟,共同發布城廂·外岡“云上紅飄帶”路線,以VR形式線上展示兩地特色陣地風采,為兩地干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提供更多載體平臺。 借助陣地臨滬優勢,城廂鎮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奮進百年 激擎征途”“文明善治勇作為 勠力同心共發展”“知史愛黨憶初心 激擎奮進再出發”等系列開放式主題黨日活動,與上海嘉定的菊園新區、外岡鎮等多地黨委結對共建,不斷培育黨建“生態圈”,助推兩地形成黨建先行、協同發展、合作共贏的一體化新格局。 城市邊緣,村與村最為“相親”。“我們村和毛橋村的交界處有人偷倒垃圾!”瀏河鎮瀏南村黨委書記胡靜藝接到村民的舉報電話后,立即聯系鄰里共治行動支部黨員迅速出擊,安排人員進行衛生清理、重新安裝護欄,并聯合上海毛橋村開展追責,嚴肅處理涉事人員。建立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理念之上,兩村通過開展深入調研、定期座談等形式,建立統籌協調、策略協同、信息共享、合作交流等聯合工作機制,建立“鄰里共治”跨省行動支部,達成了“要干一起干,還得干得好”的共識。兩地還組建黨員志愿者隊伍,定期對交界處的河道及兩岸進行垃圾清理等志愿活動;共建“愚農莊園”農旅項目,涵蓋農業規模化種植、休閑農業觀光等板塊,推動兩地鄉村振興…… 城、鎮、村三級黨建融合陣地接力,推動跨省跨區域黨建“生態圈”不斷擴大,將滬太兩地上百個基層黨組織緊密相連,為實現相互之間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在不斷探索“毗鄰黨建”共建的創新之舉、務實之舉的過程中,滬太兩地逐漸構建深層次聯動機制,通過暢通多領域資源流動,點燃“紅色引擎”,共畫一體化發展“同心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