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蘇州貫龍電磁線有限公司收到了一封來自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的感謝信。原來,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白鶴灘右岸14號機組成功投產發電,這其中有蘇州貫龍的貢獻。 白鶴灘水電站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首批機組成功投產發電也創造了世界水電發展的新歷史。在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打造白鶴灘右岸14號機組的過程中,蘇州貫龍生產的銅排、電磁線產品為機組的制造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為白鶴灘首批機組投產發電作出了突出貢獻。 銅排和電磁線是發電機組的核心材料,為了給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提供高品質的銅排和電磁線產品,蘇州貫龍攻克了一個個難關。 “白鶴灘項目使用的銅排為帶散熱翅的異形銅排,有幾個‘最’,即厚度最厚、單支重量最重、散熱翅結構最大。銅排厚度為16毫米,單支重量可達60至70公斤,是目前水電磁極銅排當中最厚、最重的,生產出符合要求的產品有著相當大的難度。”蘇州貫龍相關負責人解釋說,白鶴灘項目銅排的尺寸是貫龍銅排加工設備可達到的極限,而超大的散熱翅結構使模具變形尺寸適配難度增大。“另外,常規的銅排退火方法無法保證銅排內部金粒結構、機構性能的均一性,也為銅排的校直操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為攻克這些難題,蘇州貫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大型銅排的生產工藝進行創新性調整,最終為白鶴灘項目提供了高標準、高質量的銅排產品。 在電磁線方面,蘇州貫龍也攻克了不少難關。據了解,白鶴灘項目電磁線尺寸精度的要求是普通產品的3倍以上,為此,蘇州貫龍調整了銅扁線的加工工藝,引進國際先進的銅扁線精軋生產線,使銅導體的尺寸加工精度控制在±0.01毫米范圍內。同時,蘇州貫龍還引進先進的在線尺寸檢測及控制系統,在生產過程中實時檢測及控制產品生產尺寸。在絕緣加工方面,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纖維繞包技術的情況下,對自有設備進行更新換代,進一步提高纖維繞包時的張力控制精度,達到真正的恒張力控制,從而確保在生產過程中絕緣纖維繞包的零缺陷,為白鶴灘項目提供了滿足苛刻要求的高品質電磁線產品。 據了解,這不是蘇州貫龍第一次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其還曾參建國內首臺百萬等級核電發電機,是三峽左岸、右岸水電電機配套材料供應商,在2020年獲評國家“小巨人”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