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市工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主動擔當,精準施策,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全力穩住工業經濟基本盤,為實現“四大兩提一進”和高質量建設“兩地兩城”貢獻工信動能。1至7月,全市1063家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332.71億元,同比增長0.4%,由負轉正。 抓好復工復產 全力保障工業經濟平穩發展 統籌做好企業復工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出臺企業復工“六個必須”“四個堅持”“三項保證”要求。開發太倉企業線上“速復通”平臺,累計備案工業企業6531家、審核人員101517人;至2月25日,我市百強工業企業、規上工業企業和德資企業復工率均達100%。央視新聞頻道、綜合頻道和財經頻道聚焦報道了太倉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做法。積極協調產業鏈企業復工復產。接國務院復工令后,第一時間協調聯系,4家企業24小時內全部復工。累計協調300多家產業鏈節點企業復工。做好穩定重點產業鏈工作。摸排我市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生產運行過程中的困難和風險;組織300多家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新型平板顯示企業參加蘇州產業鏈云對接活動,26個項目簽約總金額達138.8億元。 加快項目建設 全力增強產業持續發展后勁 緊盯全年工業投資目標,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落實重點項目聯席會議和掛鉤聯系機制,協調做好投資項目各方面要素保障服務,著力破解項目前期審批和建設實施中遇到的各類難點問題。有效投入快增長。1至7月,我市工業投資完成101.9億元,同比增長36.6%,完成年計劃的56.6%。投資結構快優化。144個工業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完成投資79.1億元,同比增長45.8%,占工業投資比重為77.6%。重點項目快開工。21個省、蘇州市級重點工業投資項目實現100%開工,其中,7個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6.1億元,完成年計劃的87%;14個蘇州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6.2億元,完成年計劃的82.8%。 優化產業結構 全力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培強做大主導產業。1至7月,規模以上三大產業企業實現產值978.43億元,占規模工業產值比重達73.4%。其中,規上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實現產值490.69億元,同比增長8%;規上生物醫藥企業實現產值57.24億元,同比增長7.7%。新興產業企業實現產值722.29億元,新興占比達54.2%。持續推進資源集約利用。完成資源集約利用2019年度初步評價,5894家企業參評,比去年增加了442家,其中406家規上A類企業畝均稅收達34.91萬元。加強能耗指標的全市統籌,積極通過節能審查、等量平衡替代、區域統籌、節能技改、淘汰落后產能等方式,拓展新上項目能耗空間,確保高質量項目應上盡上。開展安全生產“春風行動”。持續深入推進化工行業、船舶修造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進一步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強化自主創新 全力構建制造業創新生態系統 引導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召開企業技術中心創新發展論壇,37個項目列入2020年省企業重點技術創新導向計劃項目,其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18項、新產品研發18項、標準領航產品1項。7家企業共25個新產品新技術通過省級鑒定;11個產品(技術)列入第23批次省重點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目錄。加快創新載體建設。扎實培育先進技術研究院,3家研究院順利通過2019年度建設驗收和考評,組織同維電子申報第三批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度推進智能制造。全市智能制造暨工業互聯網推進大會成功舉辦。組織建立太倉市示范智能工廠(車間)項目培育庫,106個企業項目入選培育名單。組織42家企業申報蘇州市級示范智能車間,為32家企業提供智能車間(工廠)制造免費診斷服務,11家單位申報蘇州市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我市智能制造服務機構隊伍進一步壯大。 深化5G應用 全面布局工業互聯網建設 發力“新基建”。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面加快5G 網絡建設發展。到今年年底,至少建成1500個5G基站,完成主城區、重要鄉鎮鎮區及重點工業園區和重要企業覆蓋,實現重點區域5G信號連續覆蓋。目前,舍弗勒、同維電子等一批重點企業與運營商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5G應用已簽約項目33個。截至7月,累計建成5G基站975個。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舍弗勒、新亞科技、澳宏環保等 16家企業成為2020年第一批省星級上云企業。與蜂巢互聯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共建立足太倉、服務江蘇、輻射長三角的5G+汽車零部件工業互聯網平臺。 提升服務效能 全面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深入一線解難題。組織開展“機關干部進千企”行動,對全市1015家規上企業及40個重點工業投資和技術改造項目全覆蓋走訪,共收集困難問題824條,及時協調相關部門共同辦理;開展我市企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專項檢查工作,共檢查各類企業單位3043家,發現存在問題并即時整改到位,助力企業盡快實現復工達產。強化政策服務。出臺太“惠”十二條等政策意見,出臺《關于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獎勵政策》。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召開全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暨“1123”行動計劃推進會議,攻堅落實“1123”行動計劃。1至7月,全市規上民營企業完成產值595.9億元。 強化黨建引領 全面落實從嚴治黨 抓好主體責任落實。制定下發《2020年工信局黨建工作要點》,明確工作重點要求。抓好黨員冬訓活動開展。成立工信局黨員冬訓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并下發工信局《關于開展2019~2020年度黨員冬訓工作的實施方案》,圍繞六大主題內容進行集中教育培訓,通過開展書記上黨課、“弘揚三大法寶,再創火紅年代”主題大討論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全體黨員思想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聚焦作風效能。落實市委“作風效能建設提速年”工作要求,組織開展工信局“聚力品牌提效能”主題實踐活動,各支部分頭組織開展“新思想月月講”微黨課等活動。疫情初期第一時間成立行動支部,讓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 下一步,市工信局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堅定信心,加壓發力,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奮力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為“十三五”順利收官、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進一步強化工業經濟運行監測 明確目標抓落實。根據市委、市政府要求,制定三季度和全年任務目標,分解到各板塊,并做好跟蹤落實。加強重點產業企業分析。抓好2020年工業新增長點項目的培育工作,定期做好統計、匯總、分析,提高監測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密切關注我市工業用電、30強重點企業的訂單、產品價格、成本費用、利潤等指標變動情況,動態掌握企業實際經營狀況,提出針對性、指導性舉措。召開重點產業企業座談會,加強對宏觀經濟形勢的預判。創新運行監測機制。堅持重點企業特約聯絡員制度,分級分類做好保市場主體工作,力促企業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 進一步做強產業發展支撐 大力加強產業鏈建設。梳理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情況和產業鏈堵點、斷點,因企施策、分類施策,全力保障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積極優化產業生態。積極發展航空、新能源汽車等新興、先導產業,打造產業龍頭,完善配套發展,培育特色產業鏈。建立智能制造協同推進政策支持體系,通過推進智能制造為產業升級賦能,新增省市兩級示范智能車間20家以上,培育1~2家智能工廠。暢通產業鏈供需對接。開展優秀民營企業與德企互訪交流活動,拓寬中德企業合作渠道,推動中德合作實現雙向互動。 進一步擴大有效投入 緊盯全年工業投資180億元目標,進一步推動我市工業投資“再發力”、項目建設“再提速”。充分運用好500萬元以上工業投資項目庫,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落實重點項目聯席會議和掛鉤聯系機制,強化部門間協作效能,加快利潔時、舍弗勒航空裝備、七溪生物硅谷、世紀互聯大數據、申江通云數據數字通訊等一批在建重大產業項目建設進度,為工業投資持續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進一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積極爭創江蘇省、蘇州市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繼續做好各類技術和產品評定工作。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組織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題調研工作,深入推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建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庫。組織太倉市本級“科技小巨人”認定評審,力爭2020年蘇州市級以上“專精特新”示范和培育企業達20家。 進一步加強新舊動能轉換 繼續推進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嚴格執行“百千萬”企業行動計劃,按照進度計劃完成年度能耗總量、強度控制目標和各項節能措施。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考核,不斷完善能耗“雙控”政策,積極拓展新上項目能耗總量空間。堅定不移去除低端低效產能,騰出高端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空間。大力支持5G產業平臺和示范基地建設,對5G產業鏈“補鏈強鏈”及填補國內外空白的企業給予重點支持,積極推進全市5G產業發展。今年年底前,至少建成1500個5G基站,完成主城區、重要鄉鎮鎮區及重點工業園區和重要企業覆蓋。加快推進太倉汽車零部件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聚焦5G+工業互聯網與產業創新融合,為企業提供診斷及數字化賦能。全面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推動實現信息、技術、產能等精準配置與高效對接,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制造標桿企業。 進一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完成好安全生產各級巡查督導組相關工作要求,進一步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繼續做好化工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對排查發現的所有安全風險隱患建立臺賬,實行隱患風險清單“銷號制”,督促企業及時整改,消除事故隱患;年底前,港區化工園區內企業安全、環保等監控信息全部接入園區信息管理平臺,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測率達100%;根據《太倉市船舶修造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實施方案》時間節點要求,對排查的所有問題隱患持續開展集中整治,形成閉環,確保整改到位。 進一步優化企業營商環境 以“工信連企”服務品牌為引領,堅持把“用戶思維”“客戶體驗”貫穿服務企業全過程。落細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全力對上爭取,指導重點企業及時申報國家、省、市各類項目。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制定新一輪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并進行全覆蓋宣傳。組織舉辦好婁東企業發展論壇等高端培訓,組織企業參加國內知名展會,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建設好太倉企業服務云平臺,圍繞政策整合、服務對接、訴求協調等,建設完成線上企業服務云平臺,重構線下企業服務實體,面向全市企業推出“政策計算器”,將企業基本信息和運行情況與各級各類政策信息進行智能匹配,讓企業優惠政策一鍵直達,不斷優化太倉工業經濟發展軟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