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環保廳日前公布了1~7月份全省53個縣(市、區)PM2.5濃度排名情況,我市與昆山、漣水并列第5,PM2.5濃度為40μg/m3。同一時期,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2.2%,較去年同期上升2.9%。 “我對現在的生活環境很滿意,不僅遠離了北方的霧霾,還真切感受到周圍環境的日漸改善:污染企業的數量更少了,河水更清澈了,村里村外更干凈了,市民的環保意識更強了……”從河北唐山來太工作已有四五年之久的公司職員陸啟明告訴記者。 這一切的改變,有賴于我市“263”專項行動的持續深入開展。僅今年1~6月,全市煤炭消費總量就同比減少52.53萬噸、完成全年目標的55.92%,關停化工企業26家、完成全年目標的86.7%,14個行政村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就地處置工作,完成VOCs治理企業40家、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119個,完成908家“散亂污”企業(作坊)的整治…… 取得上述成果的背后,是我市環境執法監管水平的提升。1~7月,市環保局共出動環境監察執法人員9138人次,下發處罰決定書150件,處罰告知書218件,處罰金額共計1555萬余元,受理各類環境信訪1515件。 在開展“263”專項行動的過程中,各地各部門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形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 市“263”辦作為“中樞”部門,主動公布舉報熱線,結合信訪舉報線索,累計70多次赴現場明察暗訪,并通過主流媒體直接曝光突出環境問題;第一時間下發督辦單,要求責任單位限期整改到位;組織各牽頭部門針對減少落后化工產能,斷面水質、揚塵、黑臭河道、“散亂污”企業(作坊)治理等開展專項督察。種種舉措,切實保障了“263”專項行動在基層落地生根。 “我們在加強對區鎮、企業開展‘減化’工作及關停市級補償政策宣傳的基礎上,對于今年關停的30家化工企業,一旦企業提交關停申請,第一時間受理,1天內初審答復,3天內實地開展設備評估,10天內發布評估報告,1月內完成設備拆除;對于超過‘減化’時間點的關停企業,政策層面不予受理。”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樣就為化工企業關停工作的高效開展奠定了基礎。” 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點多面廣,反彈回潮風險較大。市農委結合市級網格化季度巡查,實施“一圖一表、一單一冊”監管專辦模式。截至目前,已建立有效監管1334處,其中畜禽規模養殖場442家、養殖散戶807戶、養殖回潮風險點85處,同時對接蘇州農委智慧畜牧業系統,確保已治理養殖場糞污處置有效,已關停養殖場不反彈。 生態文明建設仍在負重前行、爬坡過坎。下一階段,我市將著力抓好“4+1”問題整改(4是指中央環保督察問題、省環保督察問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審計問題、太湖水環境通報問題,1是指“263”電視曝光和群眾投訴問題),扎實全面推進“263”專項行動,促進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