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市161家新興產業規模企業實現產值701.93億元,同比增長30.06%,占規模企業比重40.25%,增速和占比均在蘇州領先。 太倉港新能源產業園形成了“硅片-電池-組件-集成”完整的光伏產業鏈,昭衍(蘇州)新藥研究中心吸引了一批生物制藥企業入駐,蘇州斯迪克電子膠粘材料有限公司年銷售增長120%,太倉中化環保化工有限公司年繳稅近1.8億元……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令人欣喜。 “經過一個階段的積累,新興產業正在走向裂變,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態勢。”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1年,全市161家新興產業規模企業實現產值701.93億元,同比增長30.06%,占規模企業比重40.25%,增速和占比均在蘇州領先。
面對“后危機”時代激烈的競爭,產業轉型升級是刻不容緩的選擇,而“轉”的速度與“升”的高度決定新一輪競爭的成敗。面對新形勢,我市研究國家、省、蘇州市新興產業發展導向,把培育新興產業作為搶占轉型升級制高點的一柄“利劍”,重點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重大裝備等產業,出臺產業發展規劃,強化載體建設,引導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目前,江蘇太倉港新能源產業園成功獲批,太陽能光伏、高端裝備制造和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成為蘇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新能源、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特色經濟產業園區建設方案提交市委、市政府討論通過。 對落戶的項目,我市建立了新興產業跟蹤聯系制度,確定15家重點企業和15個重點項目,由市領導直接掛鉤,對列入蘇州市5個投資56.7億元的重大項目強化跟蹤服務,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難題,推進新興產業項目快投入、快竣工、快達產。太倉協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僅用110天時間,就建成投產了一期項目,刷新了太倉港同行企業創造的“行業速度”和“港區速度”,二期工程又刷新一期工程的建設紀錄,企業當年實現產值14.66億元。 我市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政策,對屬于新興產業的技改項目給予100%貼息支持,建立高新技術和科技成果基金,對新興產業項目加大融資再擔保的支持力度;實施“522”人才計劃,對引進的新興產業緊缺人才和關鍵人才,加大獎勵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去年,我市又有35家新興產業企業列入了蘇州市統計范圍。 |